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電 (彭大偉)“《財經》年會2014:預測與戰略”18-20日在北京舉行,來自中美兩國的多位知名學者就中美關係中的“敏感話題”展開對話。學者的基本共識是,中國確定將走向更加開放的未來,因此中美之間經貿領域的更多合作將有助於兩國實現共贏。
  “十八屆三中全會講了全面深化改革,也就是說市場經濟、開放型經濟將得到更快發展。”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說。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納斯達克主席梅麗特·傑諾(Merit Janow)認為,三中全會強調了市場的作用,這會給諸如服務業、醫療保健、能源領域和環境保護以及氣候變化方面的境內外投資帶來進一步的刺激作用。
  在對話中,TPP(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是中美專家關註的主要議題。張燕生認為,美國主導構建的TPP將是“跨太平洋的人類社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而美歐之間正在談判的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係協定)則是“跨大西洋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再加上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和全球服務業貿易協定(TiSA),一起構成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發展模式,令“每一個國家都面臨巨大的考驗”。
  美國2011年起確立“重返亞洲”的戰略,並積極拉攏中國以外的東亞、東南亞國家加入。對此,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Douglas Paal)表示,中國目前的情況與當初加入WTO之前十分相似,處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轉折點上。他認為,如中國在未來6至8年能在知識產權、環境等方面做出調整,到時再加入TPP也未嘗不可,“各國經濟都面臨著爆炸性的機遇,如果合作我們會更加和諧,更少矛盾。”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認為,中國對TPP的理解還比較淺,“這裡頭很多實質內容還是需要我們仔細去研究的”。王緝思指出,TPP至少是有利無害的,“首先它不是一個零和對局。”
  與美國在中國直接投資相比,中國在美國投資總量仍較小。傑諾認為,美國對中國的投資很感趣。傑諾也聽到過中國投資者關於美國投資環境的擔憂,但她指出,儘管中國在美國投資的經驗還不多,基礎也比較薄弱,不過“僅僅是在過去的五到六年,我們已經看到了巨大的中國投資增量。”
  對於中美經貿投資合作的前景,兩國專家均表示看好,並給出了具體的建議。
  張燕生援引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數據表明,如果中美之間建立一個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區,會給美國增加一個百分點的GDP,而對於中國則將增加相當於兩個百分點GDP的經濟收益,“推動兩國在開放、市場化和創新方面的合作,我們都能夠得到巨大的收益。”
  張燕生認為,上海自貿區的負面清單模式可供未來BIT談判和中國新一輪開放所用:“努力地做負面清單的減法,減掉一項我們就進步一項,不斷地減,就不斷地開放。”
  傑諾則建議,美國應同中國簽訂投資雙邊協議,以保證中國投資者不會受到歧視及遇到法律環境方面的問題,同時兩國還應加強監管層合作。(完)  (原標題:中美專家:中國必將進一步開放 兩國經貿合則兩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m84wmdwd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